彩调是八桂民间百姓的精神食粮,它在民间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旺盛的生命力。它与社会民众的有着密切的精神联系,和普通百姓有着强烈的情感联络。
彩调有一种“原生态”精神的彰显,它延续了中国原始戏剧许多原生态的东西。过去戏剧表演多在瓦舍勾栏、庙会集市、宫廷宴会、堂会、戏园,这些环境是戏剧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之中。庙会集市则是彩调的集中表现地。民间彩调表演,因多在农村乡镇,多露天而演。与观众的零距离,对其演出有着更高的要求。另一方面,却也更能体现彩调的参与性。这种贴近性,台上台下的距离障碍被消除,情感反应更易接受。而彩调本身又是一个演员自由发挥度很高的剧种,擅于配合台下观众的情绪反应进行表演,而后观众又对演员的表演再次反应,一来一回,完成互动。这种参与是自由的、自主的、双向的。彩调还保持了一种“参与”,即中国原始演剧的“开场参与”。
彩调还有一种平民精神的彰显。彩调是植根于民间的地方剧种,从它诞生开始关注的就是平民百姓,带有与生俱来的乡土气和平民化色彩。彩调的创作始终没有偏离最初的主题。以熟悉的方言演唱身边的故事。从最初开始,彩调说的就是平常事、身边事,内容或描述劳动生活,或歌颂男女纯朴的爱情,或是日常生活中的趣事,或歌咏四季景物等;到大发展时期,最具代表特色的三十六出“江湖调”也都是基本以平民百姓身边的小人物、小事情为中心,通过这些熟悉的人、事来提炼与深化主题的。
彩调还有道德教化的精神价值。它包含了大量规范人们行为道德的剧目。
彩调是劳动人民进行自我教育的有力工具,彩调剧也经常上演一些歌颂劳动人民爱憎、鞭笞社会丑恶现象、抨击旧的封建观念和有关忠孝节义的剧目。包括像《二女争夫》、《刘三姐》、《阿三戏公爷》等。彩调剧目在不断的演出过程中,其中蕴含的善恶、丑美的价值观念就很自然的传达给观众,营造了一种真善美的舆论氛围,从而起到道德教化的功能。有的农民说,彩调的舞台是批判坏人表扬好人的场所,彩调剧目的这种惩恶扬善、爱憎分明的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