彩调又称“调子”“采茶”和“嗬嗨戏”,属灯戏系统,源于桂林地区农村歌舞、说唱衍化而成的“对子调”。流传甚广,名称不一。桂林叫“彩调”,柳州、河池地区和梧州部分县叫“调子戏”,平乐、荔浦一带叫“采茶戏”、“彩灯”,左、右江的宁明、百色等地叫“大采茶”、“嗬嗨戏”等,1955年以后统称为“彩调”。是广泛流传于广西城乡的主要剧种之一。
彩调形式活泼,通俗易懂,剧目内容十分贴近群众生活,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,被誉为“充满泥土芬芳的快乐剧种”,目前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1955年,统一定名为“彩调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