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到彩调的继承与发展,不少专家神情凝重。目前广西彩调剧出现严重的“荒漠化”:演出剧目“荒漠化”,对传统剧目的改编发展没有做好,许多演出剧目还停留在新中国初期搜集整理的基础上,“《王三打鸟》一打就打了 30年”。剧目创作方面,几十年来能产生全国效应的屈指可数。剧本是一剧之本,没有好剧本,大型剧目近十年来更是停滞不前。而演员的表演,也出现“荒漠化”,自傅锦华等老一辈优秀演员之后,能唱出彩调传统韵味的演员寥寥无几。尤其是青年演员的专业素质让人堪忧,有的能唱不能演,有的则能演不能唱,“专业剧团在业余化”。
由于不挣钱,广西的艺术院校都不设彩调剧专业,剧团要招生只能委托自治区团校招生培养。
此外,由于没有专业部门对彩调剧的继承做搜集、整理、研究工作,一些老一辈彩调艺术家的唱腔、表演形式、演奏技巧等等,都已经失传,无法挽回。
“无技不成戏”,彩调剧要发展,“必须先做好艺术上的一切事情”,在“唱、念、做、舞”上做足功夫。比如,同样是舞彩帕,北方“二人转”的彩帕已经从在手上舞发展到绕着全身上下左右飞舞,“像耍杂技一样”,而彩调剧的舞彩帕还停留在原地,彩调“三件宝”之一的彩带也一直没用好。
论坛上,专家们比较了北方“二人转”与彩调剧之异同,专家一致认为,“二人转”在全国能火起来,赵本山、小沈阳功不可没。彩调剧要走向全国,当务之急是培养出彩调剧的“刘本山”,只有培养出能在全国叫得响的领军人物,为彩调剧创造在全国观众面前多露脸的机会,彩调剧才有可能成为南方的“二人转”。